会员风采

    【会员风采】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!潘祥记非遗传承大师课第二课——“饼皮的秘方”

    为推进滇式云腿月饼技艺传承和创新,加快人才培养步伐,促进滇式云腿月饼技艺的长足发展,潘祥记非遗传承大师课第二课——“饼皮的秘方”开课,滇式云腿月饼非遗传承人杨荣坤在潘祥记梦工场专题授课。

    image.png

    云腿月饼好不好吃,饼皮占一半,面粉与水、蜂蜜、猪油配比,决定了月饼皮酥松的口感,面团的度则是由揉面时机决定。作为滇式云腿月饼非遗传承人,杨荣坤大师知道揉面的时间、力度、手法对于饼皮是否好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按搓再收拢是他重复了三十余年的动作,肌肉早已经形成了记忆,即使一边回答徒弟们的提问,手上的速度也丝毫不减。

    “用后手掌靠近手腕的位置,稍微用一点力气,揉到光滑细腻就好”杨师傅一边对着徒弟们细细叮嘱,一边上手操作行云流水,不多时一个光滑的面团子跃于案板上。

    image.png

    接下来,杨荣坤师傅的五位徒弟张存金、潘安安、潘大成、罗一飞、谭德安以及吉庆祥四位技术骨干纷纷上手开始揉面,他们都是行业内的精英翘楚,滇式云腿月饼饼皮的制作也烂熟于心,但是得到杨大师手把手淳淳教导,大家都学习的非常认真。

    “不要揉的太久,手上的温度会让猪油逐渐融化,面团子也会变软就没有度了”,关于饼皮的秘方杨师傅早就藏在心里几十年了,这是从他的师傅那里知道的,而他的师傅也是从师傅的师傅那里学来的,传承到了第七代,今天他要把这个秘方传承下去。

    image.png

    在杨大师学艺的年代,培养一位糕点学徒至少需要十年磨炼。少许蜂蜜、少许糖、少许猪油,这一个个“少许”要用漫长的时间来试错,然后在岁月中渐渐形成最佳配比,成长为一位合格的云腿月饼糕点师。

    随着时代的发展,电子秤、揉面机、电子烤箱等等高科技产物逐渐走进厨房,糕点制作越来越标准化精细化,让传承更容易,但创新也渐渐被固化。

    image.png

    杨大师说,虽然今天课程的主题是如何制作饼皮,但他最想教会徒弟们的是:守正创新。每天面粉的筋度会有稍许差异,食材的品质也不尽相同,原材料不可能一直不变,就连人们的口味随着时代发展也在慢慢改变。只有在不断地改变中,将传承贴合时代的脉络,在千百次经验揉搓后总结出艺术的结晶,传承到不梏于模板内的匠人精神,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,把薪火代代相传。

    image.png

    课程的最后,教学制作完毕的月饼被送入了烤箱,烘烤出成品,得分最高的月饼外皮呈现出了高温烘烤过的芝麻点,看着金灿灿的色泽,杨大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。潘祥记非遗传承大师课结束后,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更坚定了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的信心,非遗匠人精神不灭,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!